经典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好句摘抄 > 导航

鲁迅先生写的经典名言

发表时间:2024-04-28

鲁迅先生写的经典名言精选。

鲁迅先生笔锋犀利,文中大量的好词好句,我们摘抄一些来赏析:。优秀名人格言可以指引我们找寻人生的正确方向,名言警句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有哪些名人格言的经典句子呢?经过仔细搜集我们整理出了与鲁迅先生写的经典名言相关的丰富资料,经过阅读这些句子你将会发现自己在某个话题上的观点得到了更新!

鲁迅先生写的经典名言(1--20条)

1、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真理而奋斗,而不在于为权力而奋斗。

2、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这句话是在说厨子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菜,吃的人还嫌难吃,就跟现在所说的“你行你上”很像。

3、人生的态度应该是谦虚谨慎的。

4、因为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有一次跟日本学生在上课时一起看了一场电影。电影中有一段是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而在旁边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时所有的日本学生都欢呼起来,在鲁迅听来,这一声格外的刺耳。

5、我知道我自己,我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一一《答有恒先生》,《而已集》,《全集3》

6、因为鲁迅先生认为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不能改变精神,中国就没有希望。所以鲁迅先生就弃医从文了。而且文艺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能够把沉睡、麻木状态的人们唤醒,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7、人性的扭曲是社会的压迫所致。

8、我看现在青年的常在问人该读什么书,就是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而且一识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识得了硫化铜,一举两得了。《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9、我所谓的生存,不是生存,所谓的温饱,不是奢侈,所谓的发展,不是放纵。

10、正像当年《阿Q正传》连载时,不断有人神经爆发,那实属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看。你想啊,先生是高度概括社会的人生百态,典型化一定能令现实生活中的某人对号入座。可是,先生并不以骂人,尤其是骂某个具体人为本意,为开心,而是以点及面,疗救或唤醒有些“病征”的人。

11、材料选择要严格,挖掘要深,不能填满一点琐碎无聊的事故,创造丰富的自乐——鲁迅

12、社会伦理的核心是道德和良知。

13、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在日本的经历。当年,鲁迅去日本东京求学,看见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厌烦至极,于是到另一个城市去。起初由于它是第一个到那个城市的留学生,所以备受优待。

14、他认为,要想中国富强,必须让国人觉醒,光凭救几个人是没用的。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

15、如果死人没有埋在活人的心里,他们就死了。

16、青春只有在旅行时才灿烂。什么是读万卷书,什么是行万里路?当你真的这样表演的时候,当你真的有万卷书蜿蜒万里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曾经天真的你其实已经走了,因为青春。

17、——《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六年

1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励志天下lizhi)

19、人生的境界在于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20、施以狮虎式的教育,他们就能用爪牙’施以牛羊式的教育,他们到万分危急时还会用—对可冷的角。然而我们所施的是什么式的教育呢,连小小的角也不能有,则大难临头,惟有兔子似的逃跑而已。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那么,无论什么魔鬼,就都只能回到他自己的地狱里去。

鲁迅先生写的经典名言(21--40条)

21、社会伦理的意义在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支持和动力。

22、民主制度的核心是人民的自由和平等。

23、——《华盖集续编》之《学界三魂》

24、(9)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读书名言)郭沫若

25、人性的意义在于为真理而奋斗。

26、我在年青的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可也不觉得遗憾。

27、人生的智慧在于学会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28、——《无花的蔷薇》一九二六年

29、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未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30、年,20多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去学医,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没钱而耽误了救治的时间才去世的。他要学好医术救治中国人民.但是在一次学习的时候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而围观的,那些所谓的清国留学生却鼓掌喊万岁!从那以后,鲁迅有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意识到治病不如救民心,所以他便弃医从文,没想到身体瘦弱的他却是文学上的巨人!他是英雄。

31、——《谈所谓「大内档案」》一九二七年

32、我怕我的未成熟的果实会毒害那些喜欢我的果实的人。

33、礼貌是人类共存的金钥匙。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朋友更顶天顶地,朋友是风,朋友是雨,朋友更叫风叫雨。

34、我本是常常出门的,不过近来知道了我们的元帅深居简出,只令别人出外奔跑,所以我也不如只在家里坐了。记得托尔斯泰的什么小说说过,小兵打仗,是不想到危险的,但一看见大将面前防弹的铁板,却就也想到了自己,心跳得不敢上前了。但如元帅以为生命价值,彼此不同,那我也无话可说,只好被打军棍。——《致胡风/1935年6月28a).《全集13》

35、偶有一点(指民间文艺——编者)为文人所见,往往倒吃惊,吸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新的养料。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一九三四年八月十六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36、还是不必多说了,以免让大方之家不齿。

37、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4、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鲁迅

38、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式。

39、单是文学革新是不够的,因为腐败思想,能用古文做,也能用白话做。所以后来就有人提倡思想革新。思想革新的结果,是发生社会革新运动。这运动一发生,自然一面就发生反动,于是便酿成战斗……。《三闲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六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40、他——一个用笔来战斗的英雄!

鲁迅先生写的经典名言(41--60条)

41、一支笔,它能成为武器吗?答案是能。鲁迅先生正是用他的笔同黑暗作斗争。他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写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在国家面临危机时,鲁迅曾用一篇篇装满人们的愤怒与伤心的文章,激起一位又一位人民与志士的觉醒,不断的与敌人作战,誓死保卫祖国.这多少会令人十分感动:身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员,虽然不能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就保卫好祖国,但他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用自己的文笔将大家召唤到一起并肩作战.这样,即使不是自己拿着刀枪用肉身与敌奋战,但也已是战场上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他不仅保卫了祖国,也激起了大家浓浓的爱国之情。他是英雄。

42、"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这句话来自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笔下。鲁迅向来是极具批判性的写作风格,他文笔犀利、思想深刻,《伤逝》也是一样具有讽刺寓意。

43、于是有了人肉的筵席,有大有小,从文明的起头直到如今一直有。在这个大厅里,人们吃着,被吃着,弱者和悲惨者的哭声被欢乐的邪恶呼喊所掩盖,更不用说妇女和儿童了。

44、在日本学医期间,看到在日本的国人的言行,发现国人的病在精神上,要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弃医从文.

45、在进取的国民中,性急是好的,但生在麻木如中国的地方,却容易吃亏,纵使如何牺牲,也无非毁灭自己,于国度没有影响。我记得先前在学校演说时候也曾说过,要治这麻木状态的国度,只有一法,就是韧,也就是锲而不舍。——《两地书&一二》,《全集11》

46、一般来说,我所写的东西是有一些见闻或见闻的理由的,但我并没有用这个事实;我只是拿起一端,改变它,或者展开它,直到它几乎足以表达我全部的意见为止。人物造型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专一的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都是拼凑的角色。

47、历史的真相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来揭示。

48、我的杂感集中,《华盖集》及《续编》中文,虽大抵和个人斗争,但实为公仇,决非私怨,而销数独少,足见读者的判断,亦幼稚者居多也。——《致杨霁云/1934年5月22日》,《全集12》

49、“我之于文章,犹君子之于美人焉。身虽非至,而心向往之。今则君子之欲求于美人矣。终日悱恻,求之而不得,寤寐面思之,殆可一悲也与……”近日,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一位学生欲“弃医从文”的信刷屏网络。

50、鲁迅先生笔锋犀利,文中大量的好词好句,我们摘抄一些来赏析:

51、人生的信仰在于相信人类社会的进步。

52、人生的经验在于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53、——《海上的儿童》一九三三年

54、人生的真谛在于自我超越,而不在于满足自我。

55、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一代人的真理是更宝贵的。生命牺牲了,真理在世界上是值得的。

56、满脸溅朱、崇奉、鄙薄、自轻自贱、一拥而入、魂飞魄散、无师自通

57、我也还有一点野心,也想到广州后,对于神士们仍然加以打击,……创造社联合起来,造一条战线,更向旧社会进攻,我再勉力写些文字。《两地书》(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七日)。《鲁迅全集》第九卷

58、之疆上是炸,炸,炸,腹地里也是炸,炸,炸。虽然一面是别人&指日本帝国主义——编者)炸,一面是自己(指反动派——编者)炸,炸手不同,而被炸则一(都是中国人民大众——编者)。《伪自由书&中国人的生命圈》(一九三三年四月十日)。《鲁迅全集》第五卷

59、鲁迅就是弃医从文的典范,他觉得医治国民的愚钝远比医治身体更重要,于是开始呐喊,成为国民的脊梁。